x 广告
当前位置: 资讯 > > 正文

【天天报资讯】揭秘中国与美国教育战场中的秘密武器!

2023-06-21 15:01:04 来源:留学哪些事

最近,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关于海淀区家长鸡娃现象的讨论层出不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海淀区家长鸡娃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这些家长早已经超越了仅仅关注高考的层面,他们的目标已经转移到了申请美国大学上 。

此外,这些家长也注重培养孩子在课外活动方面的能力,甚至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进行训练。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网络

在过去的高考模式中, \"一考定终身\"的观念曾经主导着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追求高考分数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意识到, 仅仅追求高考成绩并不能全面衡量孩子的能力和潜力 。

因此,一些家长将目光转向了申请美国大学。他们意识到, 在国际化的教育环境中,除了学术成绩,大学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

为了增加孩子的竞争力,这些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课外活动,包括兴趣班、才艺培养、社会实践等,提升孩子在申请美国大学时的竞争力。

这些孩子的简历看完之后,不禁感叹还好自己生的早,自己能上大学真是个奇迹。

然而,美国的孩子也经历着不低于海淀孩子的卷。尽管不是所有的美国孩子都经历相同的压力和竞争,但精英家庭确实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之前一名纽约大学的教授在上课的时候提到,他从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一天起他就开始被各大纽约精英幼儿园面试。家长需要首先与幼儿园的校长进行会面,争取获得正式面试的机会,如果家长顺利通过面试,才能让孩子参加正式的面试。都通过面试之后再根据孩子的简历筛选一遍,最后才能确定入园名额。

之前也有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当中谁会音乐制作,因为他自己的小学二年级儿子需要参加全国竞赛。

到了高中,这种卷愈演愈烈。

纪录片《再加把劲》(Try Harder)将镜头对准了一群极少在美国校园电影中被称赞的群体——好学生们。

在旧金山洛厄尔高中(Lowell High),这所被学生们称为 “自信粉碎机”、“亚裔精英学校” 的高中里,为了竞争前往斯坦福、哈佛、哥伦比亚等顶级学府的入学名额,这些学生们不得不从一入学就开启疯狂的卷王模式。

*图片源自网络

一所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的美国高中,学生们每天从那扇并不宽敞的校门进进出出。

*图片源自网络

当你进去后,才会知道,这所外表普通的高中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 这所高中有三位诺贝尔奖得主 ,著名的大猩猩研究者Dian Fossey也毕业于这里。

*图片源自网络

位列加州旧金山市、建校将近170年的Lowell 公立高中在美国学校的打分网站上是全10分满分学校。

*图片源自网络

进入这所学校的大部分学生, 在高一时会把目标锁定在斯坦福大学 。

*图片源自网络

即使不是斯坦福,也必是哈耶普斯麻、加州伯克利、哥伦比亚大学这些顶级名校。

这里的学生有一种信念: 如果我不能去藤校或顶级名校,人生的期许将很难实现 。

*图片源自网络

由这样一群学生构成的高中,内卷程度可想而知。

学校图书馆永远坐无缺席、一位难求,

*图片源自网络

和图书馆一样炙手可热的就是学校的机房。

*图片源自网络

在这里,没有人会用电脑来打游戏、上网消遣, 电脑就是工具,用来写作业、刷题 。

到了高二,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老师的开导,一些学生逐渐认清了现实,不再一味追求哈耶普斯麻。 但他们退而求其次选择的学校也是UCLA这种级别的 。

*图片源自网络

总之,无论如何都要进排名前20的高校。

*图片源自网络

在一所把考入斯坦福医学院、毕业后成为脑神经医生设定为传统人生路径的高中里, 学生们不太能接受level只是“好”的学校 。

*图片源自网络

Lowell的亚裔学生有多优秀呢?

在班里,有一位大家公认的学神Jonathan Chu, 他GPA高达4.7(满分4.0) 、他修完了所有AP课程、他小提琴的水平被老师评价为建校以来排名前五(Jonathan is among the top five violinists we"ve ever had)。

*图片源自网络

有一次Jonathan Chu生物故意考了0分,总分也拿到了A。因为他的存在,老师们甚至考虑为了他以后出难一些的题。

学神Jonathan拿到了哈佛的提前录取,所有人都觉得实至名归。

很多人可能以为只有亚裔对自己有这样严苛的要求,然而这部纪录片也向我们展示了, 虽然亚裔很大一部分,然而其他族裔的卷王也并不少见 。

纪录片中的Alvin是班级里的搞笑担当,但就在这个关键时期,他开始与对自己要求严苛的妈妈产生矛盾;西亚是一个家境不算好的白人学生,在其他学校,他的勤奋让他成为了学生之间的异类、局外人,但在洛厄尔高中,他就像回到家一样。

瑞秋是一名非裔和白人的混血,她拒绝以族裔定义自己,但又因为需要在申请中突出自己的非裔身份而感到困惑和自我怀疑。索菲亚则是一个自律的全能选手,她是网球队长、校报编辑,课余时间的冰激凌店店员。

*图片源自网络

在采访中,一位学生指出,很多新生会在入学时穿着斯坦福大学的球衣,但等到他们高三的时候,就再也看不到这些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们放弃了斯坦福,相反,洛厄尔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大学申请上。

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爱德华·休姆斯在美国最杰出的公立中学之一加州惠尼中学(Gretchen Whitney High School)待过一年,观察顶尖中学的教育和孩子们的备考,著成《美国最好的中学是怎样的》。

*图片源自网络

书里他提到一件事:惠尼中学的访问团去耶鲁大学见招生官,其中一位老师问道,他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学生,为什么没被录取。

招生主管从厚厚的申请卷宗中抽出一张纸,这是一张由选择题组成的表格,作答者是那个优秀学生的辅导老师。主管指着其中一题,问的是该生的领导能力,上面勾选的答案是“优秀”。

“这里他就出局了,”招生主管说,“你没选‘杰出’”。

“优秀”意谓着一个成绩极好、SAT分数很高的优异学生,在领导能力方面有进步的空间,但它不是“杰出” 。

想要申请顶级名校,优秀还不够,你必须杰出才行。

在惠尼中学,模范生、拉拉队队长科莎,她一天的生活通常是这样的:

在五小时的AP课程外,每天再加上两小时的拉拉队练习、一小时的历史课助教、学生会的资深职位、参加毕业舞会的策划、参与模拟联合国的活动、课后及周末在补习班任教、大学申请的表格填写、申请文书准备和面试的设计,以及参与“加州高中小姐”的选拔。

每天,科莎花四小时写功课、阅读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读物,然后在六点左右回家,吃一顿分量不大的素食晚餐后,先睡一会儿,再起来学习到深夜。

甚至在暑假,她也要早上六点起来。因为科莎报名参加了经济学夏令营。

而在惠尼中学,“科莎们”不少。

这些孩子每天早上六点以前起床,凌晨两三点左右睡觉,清醒的时间全放在课业上,所以学校附近的星巴克生意兴隆。

咖啡对这所中学的学生——有些甚至只有12岁——来说就是正常饮料 。

因为这里的孩子都想得4.0的平均成绩、都靠4个小时的睡眠过日子,每天需要4大杯拿铁咖啡才能熬过一整天。 所以,“4”在惠尼中学是个神奇的数字 。

Lowell中学的学霸们也是如此。AP物理考92分、被同学们称作天才的学生,他说起学习方法时,也坦白承认 自己需要回家做4个小时的物理,然后再熬夜到3点完成其他科目 。

*图片源自网络

在顶尖的公立中学里,孩子们的聪明是公认的, 但在这里有太多聪明人和自己竞争,他们只能在聪明之外投入大量时间去另创新高 。

为了进入顶级名校,这些孩子对自己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压榨”。

而美国家长对于学区房的追求也不比国内的热情低。

在美国,为了保障公平,免费公立学校一般都规定学生就近入学。市政府将辖区划分成不同区块,每一条街、每一个门牌号,每一所房子都有一个附近学区相匹配的学校。

由于公立学校因师资、设施、升学情况等等因素被分了三六九等,对许多支付不起私立学校昂贵学费的家庭而言,生活在一个优秀的公立学校的区域之内是孩子和家族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美国学区房也因此“诞生” 。

*图片源自网络

美国实行的是 K-12 教育,也就是从大概幼儿园大班算起一直到高三或者高四的教育阶段, 教育阶段之间的转换都是通过“择校”来完成的 。每个城市都会有 Public school 网站,里面列有公立学校网站链接方便家长了解这个学校的师资情况、种族比例等等信息。

对于许多亚裔家庭而言, 附近有一个7分以上(10分制)的学校是居住必备 。所以,在美国买学区房的过程就会变成先通过各种数据对比择出满意的学校,锁定学区后再寻找符合预期的房子。

在旧金山、圣地亚哥、洛杉矶和纽约等美国大城市,较好的住宅价格都超过了100万美元。尤其在纽约曼哈顿区这种土地稀缺的地方,一个两居室的房价甚至达到了300至500万美元。

*图片源自网络

除了令人望而却步的房价之外,为了在好的学区购买房产,家长还需要额外支付20%至30%的费用。在以华人为主要居民的纽约皇后区,不同学区之间的房价差异甚至可以让你多买一套相同类型的房产。因此,在美国的大城市中,家长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同一条街上的房价天差地别。

一些城市为了缓解学区房紧张的情况,甚至将墓地改建为学区房 。然而,即使这样做,之前被用作墓地的地区的房价也没有降低。

然而,美国的大学录取并不仅仅看分数,也按照地区进行名额分配,而这也导致了美国地区的人口变化。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Leah Boustan领导的一项研究调查了2000年至2016年间加州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每增加一位亚裔学生,就会有1.6个白人学生离开。这个结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为根据Boustan教授之前的研究,在仅考虑种族偏好或房价影响的情况下,每位亚裔最多只会影响一位白人离开。然而, 这个超出预期的数据表明,教育竞争是导致这些白人家庭离开的主要原因 。

*图片源自网络

根据报告中提到的加州特许学校的招生记录,一旦亚裔学生进入当地,白人学生就开始离开。此外,同一地区的私立学校的入学人数也出现下降趋势。

所有这些迹象进一步加深了研究人员对教育竞争是推动白人家庭离开的主要原因的信念。报告指出,“这些白人家庭选择直接离开该地区,而不是转入其他特许学校或私立学校。他们选择通过搬家的方式完全脱离这些亚裔聚集地的教育竞争,为自己的孩子在大学申请中争取更多机会。”

在亚裔聚集的地方,成功的标准被大大提高,学生们不仅需要近乎完美的GPA,上十门以上的AP课,更需要在运动和课外活动方面拿到至少州级别的奖项。

因此,卷并不仅仅是亚裔或中国国际学生的特征, 几乎每个第二代移民,无论来自哪个国家 ,都希望通过让他们的孩子进入美国名校,实现阶级的飞跃。

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移民家庭普遍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广阔的机会。移民们离开自己的国家,希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他们希望通过教育,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以便在新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对于一些已经是精英的第一代移民家庭来说, 他们也希望通过名校毕业来延续家族的精英传统 ,并通过教育的机会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更好的未来。

这些家长通常已经在自己的国家或领域中取得了成功,他们对于教育的重视和追求卓越的态度也被传承给了下一代。他们了解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 名校背后的资源和机会可能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他们会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以确保子女能够获得最好的教育。

在美国,名校通常被认为是获得更好工作和更高社会地位的关键。因此,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移民家庭往往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他们可能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

然而,这种对名校的追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家长们可能会过度关注学术成绩,忽视孩子的兴趣和个人发展。有时候,他们会把太多的压力和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此外,这种追求名校的竞争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公平现象,例如贫富差距的加剧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不过,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的过程。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进入名校,而是帮助孩子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并鼓励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发内在的潜力。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32 华西直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